2019年9月30日 星期一

保護動機理論(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在社會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社會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保護動機理論(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什麼是保護動機理論?
PMT的主要貢獻在於它能夠預測用戶在收到引起恐懼的威脅後保護自己的意圖:“PMT研究的目的通常是說服人們遵循溝通者的建議;因此,意圖表明了“試圖說服的有效性”一個人要進行適應性反應:(1)威脅評估包括知覺威脅的嚴重性和知覺的脆弱度。(2) 因應評估,包括反應效能、自我效能及反應成本。PMT說明中,恐懼被定義為“關係維度,在被判斷為危險並且採取保護措施的情況下被喚起”,一個人的反應效能和自我效能必須超過進行保護動機的反應成本。

2019年9月23日 星期一

過程虛擬化理論(Process virtualization theory)在社會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社會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過程虛擬化理論(Process virtualization theory)
什麼是過程虛擬化理論?
“過程虛擬化理論”的目的是為這個問題提供一個一般的理論基礎。過程虛擬化理論包括四個主要維度(感官要求、關係要求、同步要求以及識別和控制要求),它們影響推動虛擬化過程是否可行。
過程虛擬化理論認知到資訊技術扮演過程虛擬化的關鍵因素,考慮三個變數-監控能力、達到和豐富性作為調節變數,明確了資訊技術在過程虛擬化中的理論意義。這有助於解釋資訊技術的進步如何使虛擬的過程得以實現。

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

多重動機資訊系統連續模型(Multi-motive information systems continuance model)在社會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社會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多重動機資訊系統連續模型(Multi-motive information systems continuance model)
什麼是多重動機資訊系統連續模型?
多動機資訊系統連續性模型(MISC)解釋和預測離散的認知過程,透過該過程系統來實現一系列動機和期望,以及連續性意圖。MISC模型還考慮了與設計相關的維度,這些維度有可能有助於或混淆系統的使用。
MISC模型是建立在期望不確定理論、EDTBHATECHEJEEPrimkuMar2004)模型上的。關於EDT的理論和文獻是豐富的。這些理論模型有時被稱作滿足預期、期望不一致,這些理論模型關注在一個經驗是否符合一個人的期望,或者這些期望是否被證實。

2019年9月9日 星期一

資訊系统成功模式(Delone and McLean IS success model)在社會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社會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資訊系统成功模式(Delone and McLean IS success model)
什麼是資訊系统成功模式?
資訊系統的有效性或者資訊系統的成功方面,DeLoneMcLean1992提出了一個廣為接受的資訊系統成功模型。DeLoneMcLean提出了一個更新的IS成功模型(DeLone & McLean 20022003包括資訊系統成功的六個相互關聯的構面:資訊、系統和服務品質、(意圖)使用、用戶滿意度和淨利益。該模型可解釋為:系統可以根據資訊、系統和服務品質來評價,這些特徵影響隨後的使用或使用意圖以及用戶滿意度。使用該系統的結果,將獲得某些好處。淨利益將(正面或負面)影響使用者滿意度和資訊系統的進一步使用。

2019年9月1日 星期日

保護動機理論(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在教育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教育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保護動機理論(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什麼是保護動機理論?
PMT的主要貢獻在於它能夠預測用戶在收到引起恐懼的威脅後保護自己的意圖:“PMT研究的目的通常是說服人們遵循溝通者的建議;因此,意圖表明了“試圖說服的有效性”一個人要進行適應性反應:(1)威脅評估包括知覺威脅的嚴重性和知覺的脆弱度。(2) 因應評估,包括反應效能、自我效能及反應成本。PMT說明中,恐懼被定義為“關係維度,在被判斷為危險並且採取保護措施的情況下被喚起”,一個人的反應效能和自我效能必須超過進行保護動機的反應成本。

2019年8月26日 星期一

過程虛擬化理論(Process virtualization theory)在教育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教育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過程虛擬化理論(Process virtualization theory)
什麼是過程虛擬化理論?
「過程虛擬化理論」的目的是為這個問題提供一個一般的理論基礎。過程虛擬化理論包括四個主要維度(感官要求、關係要求、同步要求以及識別和控制要求),它們影響推動虛擬化過程是否可行。

2019年8月18日 星期日

資訊系统成功模式(Delone and McLean IS success model)在教育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教育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資訊系统成功模式(Delone and McLean IS success model)
什麼是資訊系统成功模式?
資訊系統的有效性或者資訊系統的成功方面,DeLoneMcLean1992提出了一個廣為接受的資訊系統成功模型。DeLoneMcLean提出了一個更新的IS成功模型(DeLone & McLean 20022003包括資訊系統成功的六個相互關聯的構面:資訊、系統和服務品質、(意圖)使用、用戶滿意度和淨利益。該模型可解釋為:系統可以根據資訊、系統和服務品質來評價,這些特徵影響隨後的使用或使用意圖以及用戶滿意度。使用該系統的結果,將獲得某些好處。淨利益將(正面或負面)影響使用者滿意度和資訊系統的進一步使用。

2019年8月6日 星期二

保護動機理論(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在管理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管理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保護動機理論(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什麼是保護動機理論?
PMT的主要貢獻在於它能夠預測用戶在收到引起恐懼的威脅後保護自己的意圖:“PMT研究的目的通常是說服人們遵循溝通者的建議;因此,意圖表明了“試圖說服的有效性”一個人要進行適應性反應:(1)威脅評估包括知覺威脅的嚴重性和知覺的脆弱度。(2) 因應評估,包括反應效能、自我效能及反應成本。PMT說明中,恐懼被定義為“關係維度,在被判斷為危險並且採取保護措施的情況下被喚起”,一個人的反應效能和自我效能必須超過進行保護動機的反應成本。

2019年8月2日 星期五

過程虛擬化理論(Process virtualization theory)在管理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管理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過程虛擬化理論(Process virtualization theory)
什麼是過程虛擬化理論?
「過程虛擬化理論」的目的是為這個問題提供一個一般的理論基礎。過程虛擬化理論包括四個主要維度(感官要求、關係要求、同步要求以及識別和控制要求),它們影響推動虛擬化過程是否可行。
過程虛擬化理論認知到資訊技術扮演過程虛擬化的關鍵因素,考慮三個變數-監控能力、達到和豐富性作為調節變數,明確了資訊技術在過程虛擬化中的理論意義。這有助於解釋資訊技術的進步如何使虛擬的過程得以實現。

2019年7月29日 星期一

多重動機資訊系統連續模型(Multi-motive information systems continuance model)在管理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管理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多重動機資訊系統連續模型(Multi-motive information systems continuance model)
什麼是多重動機資訊系統連續模型?
多動機資訊系統連續性模型(MISC)解釋和預測離散的認知過程,透過該過程系統來實現一系列動機和期望,以及連續性意圖。MISC模型還考慮了與設計相關的維度,這些維度有可能有助於或混淆系統的使用。
MISC模型是建立在期望不確定理論、EDTBHATECHEJEEPrimkuMar2004)模型上的。關於EDT的理論和文獻是豐富的。這些理論模型有時被稱作滿足預期、期望不一致,這些理論模型關注在一個經驗是否符合一個人的期望,或者這些期望是否被證實。

2019年7月22日 星期一

資訊系统成功模式(Delone and McLean IS success model)在管理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管理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資訊系统成功模式(Delone and McLean IS success model)
什麼是資訊系统成功模式?
資訊系統的有效性或者資訊系統的成功方面,DeLoneMcLean1992提出了一個廣為接受的資訊系統成功模型。DeLoneMcLean提出了一個更新的IS成功模型(DeLone & McLean 20022003包括資訊系統成功的六個相互關聯的構面:資訊、系統和服務品質、(意圖)使用、用戶滿意度和淨利益。該模型可解釋為:系統可以根據資訊、系統和服務品質來評價,這些特徵影響隨後的使用或使用意圖以及用戶滿意度。使用該系統的結果,將獲得某些好處。淨利益將(正面或負面)影響使用者滿意度和資訊系統的進一步使用。

2019年7月15日 星期一

任務科技配適模型(Task-Technology fit model)在社會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社會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任務科技配適模型(Task-Technology fit model)
什麼是任務科技配適模型?
Goodhue and Thompson (1995)提出了任務科技配適模式 (TTF),認為資訊系統之成功與否,應視資訊系統之功能可否契合使用者之任務需求。若資訊系統提供有效支援,將可增進使用率,並提昇使用者之工作績效。任務特徵、科技特徵等層面為會影響任務科技配適度的前置因子。而任務科技配適模式可以正面影響使用者的個人績效與容易被使用者所實際使用。

2019年7月8日 星期一

服務品質(Service Quality)在社會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社會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服務品質(Service Quality
什麼是服務品質?
SERVQUAL為英文“Service Quality”(服務品質)的縮寫,又稱為PZB模型(A.Parasuraman,Zeithaml,Berry)三個作者合寫的一篇題目為《SERVQUAL:一種多變數的顧客感知的服務品質度量方法》的文章中。SERVQUAL理論是依據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理論在服務行業中提出的一種新的服務品質評價體系,其理論核心是服務品質差距模型,即:服務品質取決於使用者所感知的服務水準與使用者所期望的服務水準之間的差別程度(因此又稱為期望-感知模型)。變數包含:有形性、可靠性、回應性、保證性、同理性、認知服務、期望服務。

2019年7月1日 星期一

印象管理理論(Theory of Impression Management)在社會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社會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印象管理理論(Theory of Impression Management
什麼是印象管理理論?
印象管理理論Theory of Impression Management,簡稱TIM)是由美國社會學家、心理學家Erving Goffman提出,該理論解釋了人們試圖管理和控制他人對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過程。該理論認為印象管理存在於人們的社會互動過程中,並通過控制他人所獲得的資訊,試圖影響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行為。變數包含:印象、共鳴、不協調、感知真實。

2019年6月24日 星期一

享樂動機系統接受模型(Hedonic-Motivation System Adoption Model)在社會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社會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享樂動機系統接受模型(Hedonic-Motivation System Adoption Model

什麼是享樂動機系統接受模型?
享樂動機系統接受模型(Hedonic-Motivation System Adoption Model ,簡稱HMSAM)是由Paul Benjamin Lowry等人對HMS模型的豐富和完善。該模型進一步解釋如何滿足人們的內在動機。與一些模型不同的是,HMSAM並不是簡單地通過感知享受來表示內在動機,而是通過一些更加複雜的CA結構,主要包括喜悅、控制、好奇心、專注的投入和暫時的分離。變數包含: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好奇心、快樂、控制、使用行為意向、沉浸。

2019年6月17日 星期一

任務科技配適模型(Task-Technology fit model)在教育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教育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任務科技配適模型(Task-Technology fit model)

什麼是任務科技配適模型?
Goodhue and Thompson (1995)提出了任務科技配適模式 (TTF),認為資訊系統之成功與否,應視資訊系統之功能可否契合使用者之任務需求。若資訊系統提供有效支援,將可增進使用率,並提昇使用者之工作績效。任務特徵、科技特徵等層面為會影響任務科技配適度的前置因子。而任務科技配適模式可以正面影響使用者的個人績效與容易被使用者所實際使用。

2019年6月10日 星期一

服務品質(Service Quality)在教育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教育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服務品質(Service Quality

什麼是服務品質?
SERVQUAL為英文“Service Quality”(服務品質)的縮寫,又稱為PZB模型(A.Parasuraman,Zeithaml,Berry)三個作者合寫的一篇題目為《SERVQUAL:一種多變數的顧客感知的服務品質度量方法》的文章中。SERVQUAL理論是依據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理論在服務行業中提出的一種新的服務品質評價體系,其理論核心是服務品質差距模型,即:服務品質取決於使用者所感知的服務水準與使用者所期望的服務水準之間的差別程度(因此又稱為期望-感知模型)。變數包含:有形性、可靠性、回應性、保證性、同理性、認知服務、期望服務。。

2019年6月3日 星期一

印象管理理論(Theory of Impression Management)在教育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教育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印象管理理論(Theory of Impression Management

什麼是印象管理理論?
印象管理理論Theory of Impression Management,簡稱TIM)是由美國社會學家、心理學家Erving Goffman提出,該理論解釋了人們試圖管理和控制他人對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過程。該理論認為印象管理存在於人們的社會互動過程中,並通過控制他人所獲得的資訊,試圖影響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行為。變數包含:印象、共鳴、不協調、感知真實。

2019年5月27日 星期一

享樂動機系統接受模型(Hedonic-Motivation System Adoption Model)在教育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教育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享樂動機系統接受模型(Hedonic-Motivation System Adoption Model

什麼是享樂動機系統接受模型?
享樂動機系統接受模型(Hedonic-Motivation System Adoption Model ,簡稱HMSAM)是由Paul Benjamin Lowry等人對HMS模型的豐富和完善。該模型進一步解釋如何滿足人們的內在動機。與一些模型不同的是,HMSAM並不是簡單地通過感知享受來表示內在動機,而是通過一些更加複雜的CA結構,主要包括喜悅、控制、好奇心、專注的投入和暫時的分離。變數包含: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好奇心、快樂、控制、使用行為意向、沉浸。

2019年5月20日 星期一

任務科技配適模型(Task-Technology fit model)在管理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管理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任務科技配適模型(Task-Technology fit model)

什麼是任務科技配適模型?
Goodhue and Thompson (1995)提出了任務科技配適模式 (TTF),認為資訊系統之成功與否,應視資訊系統之功能可否契合使用者之任務需求。若資訊系統提供有效支援,將可增進使用率,並提昇使用者之工作績效。任務特徵、科技特徵等層面為會影響任務科技配適度的前置因子。而任務科技配適模式可以正面影響使用者的個人績效與容易被使用者所實際使用。

2019年5月13日 星期一

服務品質(Service Quality)在管理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管理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服務品質(Service Quality
什麼是服務品質?
SERVQUAL為英文“Service Quality”(服務品質)的縮寫,又稱為PZB模型(A.Parasuraman,Zeithaml,Berry)三個作者合寫的一篇題目為《SERVQUAL:一種多變數的顧客感知的服務品質度量方法》的文章中。SERVQUAL理論是依據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理論在服務行業中提出的一種新的服務品質評價體系,其理論核心是服務品質差距模型,即:服務品質取決於使用者所感知的服務水準與使用者所期望的服務水準之間的差別程度(因此又稱為期望-感知模型)。變數包含:有形性、可靠性、回應性、保證性、同理性、認知服務、期望服務。。

2019年5月6日 星期一

印象管理理論(Theory of Impression Management)在管理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管理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印象管理理論(Theory of Impression Management
什麼是印象管理理論?
印象管理理論Theory of Impression Management,簡稱TIM)是由美國社會學家、心理學家Erving Goffman提出,該理論解釋了人們試圖管理和控制他人對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過程。該理論認為印象管理存在於人們的社會互動過程中,並通過控制他人所獲得的資訊,試圖影響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行為。變數包含:印象、共鳴、不協調、感知真實。

2019年4月29日 星期一

享樂動機系統接受模型(Hedonic-Motivation System Adoption Model)在管理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管理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享樂動機系統接受模型(Hedonic-Motivation System Adoption Model
什麼是享樂動機系統接受模型?
享樂動機系統接受模型(Hedonic-Motivation System Adoption Model ,簡稱HMSAM)是由Paul Benjamin Lowry等人對HMS模型的豐富和完善。該模型進一步解釋如何滿足人們的內在動機。與一些模型不同的是,HMSAM並不是簡單地通過感知享受來表示內在動機,而是通過一些更加複雜的CA結構,主要包括喜悅、控制、好奇心、專注的投入和暫時的分離。變數包含: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好奇心、快樂、控制、使用行為意向、沉浸。

2019年4月22日 星期一

創新擴散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s)在社會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社會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創新擴散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什麼是創新擴散理論?
創新擴散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s)是由美國學者E.M.Rogers (1995)提出的,是通過媒介勸服人們接受新觀念、新事物、新產品的理論,側重大眾傳播對社會和文化的影響。該理論認為創新擴散是一種基本社會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主觀感受到的某個新觀念、新資訊或新事物被傳播,進而創新的意義便逐漸顯現。變數包含:技術相容性、技術複雜性、相對優勢、資訊系統實施成功。

2019年4月15日 星期一

期望確認理論(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Theory)在社會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社會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期望確認理論(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Theory
什麼是期望確認理論?
期望確認理論(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Theory ECT)是由Oliver1980)提出的,是研究消費者滿意度的基本理論。該理論主要闡述消費者是根據購買前的期望和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的績效表現之間的比較結果來判斷是否對產品或服務滿意。該理論認為消費者重複購買產品或服務的意願主要是由他們之前使用的滿意度來決定的。變數包含:感知績效、期望、期望確認程度及滿意度。

2019年4月7日 星期日

整合科技接受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在社會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社會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整合科技接受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什麼是整合科技接受模型?
整合科技接受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Venkatesh等人(2003)在理性行為理論(TRA)、技術接受模型(TAM)、動機模型(Motivational Model,簡稱MM)、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ing Behavior,簡稱TPB)、組合技術接受模型和計畫行為理論的模型(Combilned TAM and TPB,簡稱C—TAM—TPB)、電腦可用性模型(Model of PC Utilization,簡稱MPCU)、創新擴散理論(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簡稱IDT)以及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簡稱SCT)等八個理論模型的基礎上,將主要因素進行整合而形成的綜合模型。變數包含:績效預期、努力預期、社群影響、便利條件、行為意向、行為、性別、年齡、經驗、自願使用。

2019年3月31日 星期日

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在社會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社會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什麼是科技接受模型?
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是由Davis1989)率先提出的,該模型能夠用來解釋資訊系統低使用率問題。TAM認為系統使用是由人們的行為意願決定的。變數包含:外部變數、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態度、行為意向、系統使用。

2019年3月23日 星期六

計畫行為理論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在社會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社會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計畫行為理論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什麼是計畫行為理論?
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是由Icek Ajzen1988,1991)提出的,該理論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人是如何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的。 TPB認為人的行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計畫的結果。變數包含:行為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行為意圖。

2019年3月16日 星期六

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在社會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社會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什麼是理性行為理論?
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是由美國學者FishbeinAjzen1975年所提出,主要用來分析態度如何有意識地影響個體行為。該理論是一個通用模型,它提出任何因素只能通過態度和主觀規範來影響使用行為,是人們對行為的合理產生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變數包含:態度、主觀規範、行為意圖及行為。

2019年3月9日 星期六

創新擴散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s)在教育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教育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創新擴散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什麼是創新擴散理論?
創新擴散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s)是由美國學者E.M.Rogers (1995)提出的,是通過媒介勸服人們接受新觀念、新事物、新產品的理論,側重大眾傳播對社會和文化的影響。該理論認為創新擴散是一種基本社會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主觀感受到的某個新觀念、新資訊或新事物被傳播,進而創新的意義便逐漸顯現。變數包含:技術相容性、技術複雜性、相對優勢、資訊系統實施成功。

2019年3月2日 星期六

期望確認理論(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Theory)在教育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教育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期望確認理論(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Theory

什麼是期望確認理論?
期望確認理論(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Theory ECT)是由Oliver1980)提出的,是研究消費者滿意度的基本理論。該理論主要闡述消費者是根據購買前的期望和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的績效表現之間的比較結果來判斷是否對產品或服務滿意。該理論認為消費者重複購買產品或服務的意願主要是由他們之前使用的滿意度來決定的。變數包含:感知績效、期望、期望確認程度及滿意度。

2019年2月22日 星期五

整合科技接受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在教育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教育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整合科技接受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什麼是整合科技接受模型?
整合科技接受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Venkatesh等人(2003)在理性行為理論(TRA)、技術接受模型(TAM)、動機模型(Motivational Model,簡稱MM)、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ing Behavior,簡稱TPB)、組合技術接受模型和計畫行為理論的模型(Combilned TAM and TPB,簡稱C—TAM—TPB)、電腦可用性模型(Model of PC Utilization,簡稱MPCU)、創新擴散理論(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簡稱IDT)以及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簡稱SCT)等八個理論模型的基礎上,將主要因素進行整合而形成的綜合模型。變數包含:績效預期、努力預期、社群影響、便利條件、行為意向、行為、性別、年齡、經驗、自願使用。

2019年2月14日 星期四

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在教育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教育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什麼是科技接受模型?
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是由Davis1989)率先提出的,該模型能夠用來解釋資訊系統低使用率問題。TAM認為系統使用是由人們的行為意願決定的。變數包含:外部變數、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態度、行為意向、系統使用。

2019年2月7日 星期四

計畫行為理論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在教育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教育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計畫行為理論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什麼是計畫行為理論?
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是由Icek Ajzen1988,1991)提出的,該理論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人是如何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的。 TPB認為人的行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計畫的結果。變數包含:行為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行為意圖。

2019年1月24日 星期四

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在教育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教育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什麼是理性行為理論?
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是由美國學者FishbeinAjzen1975年所提出,主要用來分析態度如何有意識地影響個體行為。該理論是一個通用模型,它提出任何因素只能通過態度和主觀規範來影響使用行為,是人們對行為的合理產生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變數包含:態度、主觀規範、行為意圖及行為。

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創新擴散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s)在管理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管理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創新擴散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什麼是創新擴散理論?
創新擴散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s)是由美國學者E.M.Rogers (1995)提出的,是通過媒介勸服人們接受新觀念、新事物、新產品的理論,側重大眾傳播對社會和文化的影響。該理論認為創新擴散是一種基本社會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主觀感受到的某個新觀念、新資訊或新事物被傳播,進而創新的意義便逐漸顯現。變數包含:技術相容性、技術複雜性、相對優勢、資訊系統實施成功。

2019年1月11日 星期五

期望確認理論(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Theory)在管理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管理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期望確認理論(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Theory
什麼是期望確認理論?
期望確認理論(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Theory ECT)是由Oliver1980)提出的,是研究消費者滿意度的基本理論。該理論主要闡述消費者是根據購買前的期望和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的績效表現之間的比較結果來判斷是否對產品或服務滿意。該理論認為消費者重複購買產品或服務的意願主要是由他們之前使用的滿意度來決定的。變數包含:感知績效、期望、期望確認程度及滿意度。

2019年1月7日 星期一

整合科技接受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在管理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管理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整合科技接受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什麼是整合科技接受模型?
整合科技接受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Venkatesh等人(2003)在理性行為理論(TRA)、技術接受模型(TAM)、動機模型(Motivational Model,簡稱MM)、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ing Behavior,簡稱TPB)、組合技術接受模型和計畫行為理論的模型(Combilned TAM and TPB,簡稱C—TAM—TPB)、電腦可用性模型(Model of PC Utilization,簡稱MPCU)、創新擴散理論(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簡稱IDT)以及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簡稱SCT)等八個理論模型的基礎上,將主要因素進行整合而形成的綜合模型。變數包含:績效預期、努力預期、社群影響、便利條件、行為意向、行為、性別、年齡、經驗、自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