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為大家介紹在教育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什麼是理性行為理論?
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是由美國學者Fishbein和Ajzen於1975年所提出,主要用來分析態度如何有意識地影響個體行為。該理論是一個通用模型,它提出任何因素只能通過態度和主觀規範來影響使用行為,是人們對行為的合理產生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變數包含:態度、主觀規範、行為意圖及行為。
模型圖:
模型出處: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ss. ; Don Mills, Ontario: Addison-Wesley Pub. Co.
模型變數:
1.
自變數:行為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
。
2.
中介變數:行為意向 。
3.
依變數:行為
理性行為理論認為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受到以下要素影響:
◆態度
定義:個人實行某特定行為的正向或負向的評價。
EX:看到餐廳人滿為患,覺得這家餐廳的飯菜應該很好吃,這是個人對餐廳的態度主觀規範
◆主觀規範
定義:重要他人認為某人實行某特定行為的正向或負向的評價。
EX:上網看看網路上對這家餐廳的評價,評價愈高,愈想進去吃。
◆行為意向
定義:個人想要採取某一特定行為的行動傾向。
EX:不想去這家餐廳吃飯。
◆行為
定義:個人採取某一特定行為。
EX:受到前兩個因素的影響強弱,決定進去吃飯的意圖。
文章推薦
本期,為大家推薦2篇應用理性行為理論的TSSCI論文,觸類旁通,總有一篇啟發你的學術靈感!
生態旅遊行爲模式研究
高明瑞、洪振超、黃啓誠(2003)
戶外遊憩研究,16(2),23-48
生態旅遊;理性行爲理論;結構方程式模型;Ecotourism;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摘要:自然保護區已逐漸地成爲吸引旅遊者嚮往旅遊的目的地,隨著國人休間旅遊的增多以及環境保育原則的兼顧下,台灣政府也設立具有環境教育功能的自然保護區,例如國家公園或是自然公園,近年來生態旅遊的提出就是一項結合環保與遊憩的觀念,以鼓勵遊客在自然保育的公園內能夠從事關懷自然環境的行爲。本研究以理性行爲理論爲基本架構並納入環境知識變數,提出以態度、主觀規範與環境知識等變數爲架構的生態旅遊行爲模式,探討影響生態旅遊行爲的關鍵因素,本研究針對300位紫山自然公園的遊客進行問卷調查,以結構方程式模型驗證此行爲模式,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提高生態旅遊行爲的政策建議。
台北市八十學年度國中新生的節食意向研究-理性行動理論的應用
李蘭、陳重弘、吳裴瑤、潘文涵(1994)
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3(5),419-431
關鍵字:青少年;節食意向;理性行動理論;adolescent;dieting intention; 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摘要:節制飲食是控制體重和預防肥胖的方法之一。為瞭解青少年想要採取節制飲食的行為意向,以系統集束抽樣法,自臺北市八十學年度國中一年級學生共47,173人中,選取1174人為研究樣本。利用體型測量儀器和結構問卷,前往各學校以集體施測方式收集相關資料。應用理性行動理論分析結果,研究對象的個人態度以持中立意見(49.2%)和反對(34.9%)者居多;他人節食規範也以中立意見(52.9%)和反對(32.2%)者居多。整體說來,研究對象的節食意向偏負向(非常不可能者佔2.0%;不可能者佔63.8%;可能者佔33.7%:非常可能者佔0.5%)。與節食意向有關的重要預測變項為體質指數、節食效能、學業成績、和家人支持等四個因素。建議對於青少年,尤其是體型肥胖而且成績稍差者,及早提供節制飲食的教育計畫,藉向自我效能的提高,以及家人的相互支持,促成節制飲食的行為意向,並教導正確的節食方法,使體重得到適當的控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