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9日 星期六

創新擴散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s)在教育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教育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創新擴散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什麼是創新擴散理論?
創新擴散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s)是由美國學者E.M.Rogers (1995)提出的,是通過媒介勸服人們接受新觀念、新事物、新產品的理論,側重大眾傳播對社會和文化的影響。該理論認為創新擴散是一種基本社會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主觀感受到的某個新觀念、新資訊或新事物被傳播,進而創新的意義便逐漸顯現。變數包含:技術相容性、技術複雜性、相對優勢、資訊系統實施成功。


模型圖:


模型出處:
Rogers, Everett M.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4thed. New York: Free Press, 1995.
Rogers, Everett M.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5thed. New York: Free Press, 2003.

模型變數:
1.    自變數:技術相容性、技術複雜性、相對優勢。
2.    依變數:資訊系統實施成功。

創新擴散理論認為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受到以下要素影響:
技術相容性
定義:某項創新與現有價值觀、以往經驗、預期採用者需求的共存程度。
EX:手機支付能與現金支付能並容於金融市場。
技術複雜性
定義:某項創新理解和運用的難度。
EX:年長者使用手機支付會比現金支付有一定難度。
相對優勢
定義:某項創新優越於它所取代的舊主意的程度。
EX:手機支付比現金支付有更大優勢。

文章推薦
本期,為大家推薦2篇應用創新擴散理論的TSSCI論文,觸類旁通,總有一篇啟發你的學術靈感!

臺灣的大學院校師生對Library 2.0網站的使用意圖及使用行為之探討
吳玫瑩、林怡君(2011)
圖書資訊學研究 ,6(1)139-180
關鍵字:網路2.0;科技接受模式;創新擴散理論;圖書館2.0;數位圖書館;Web 2.0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Library 2.0Digital library

摘要: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及網際網路的普及,造就Web 2.0風潮的興起,圖書館亦在此環境下,扮演著資訊提供者的角色。本研究主要以科技接受模式結合創新擴散理論為架構,針對臺灣的五所大學院校使用Library 2.0之師生進行調查,經由研究結果發現,若Library 2.0在推廣初期,能強調其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可試用性及可觀察性,即可有效地增加使用者之使用意圖;此外,目前使用者普遍對Library 2.0的態度趨於正向,且正向影響採用Library 2.0的意圖及行為。透過以上結果,本研究期望提供正在規劃及預期導入Library 2.0之圖書館實質的參考,並期望相關單位能建置更符合大學院校之數位圖書館。

影響使用者持續使用Web2.0傳遞與分享知識之研究
鄭光廷(Kuang-Ting Cheng)  徐士傑(Jack Shih-Chieh Hsu)  林東清(2012)
資訊管理學報,19(2)249-274
關鍵字:Web 2.0  價值接受模式;計畫行為理論;社會認知理論;創新擴散理論;Web 2.0  Value-based Adoption Model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Social Cognitive Theory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摘要:本研究主要是針對使用者如何持續使用Web 2.0來傳遞與分享知識的動機、認知為研究主題。Web 2.0是利用Web為平台,由使用者主導來創造、協同合作、分享各種資訊與內容的一個分散式網路現象。Web 2.0其主要的網站類型包括維基(Wiki)、部落格(Blog)、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與社會網路(SocialNetwork)等。這些網站知識都是由社會使用者自己來創造、提供、分享、更新與編輯,透過Web 2.0的方式,達到集思廣益、交流綜效的網路效應。Web 2.0工具是目前社會使用者最普及的知識分享工具,與一般傳統的媒體與教育有完全不同的知識傳遞特性,本研究藉由價值接受模式(Value-based Adoption Model)內的認知價值、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內的主觀規範、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內的自我效能與創新擴散理論(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內的相容性,發展出影響社會使用者利用Web 2.0工具來分享科學知識的研究模式,透過實證調查的方式,有效分析169份回收資料發現使用者認知Web 2.0利益(WikiBlogRSSSocial Network等利益)、主觀規範、使用者自我效能(知識分享與網際網路使用自我效能)皆會正向影響使用者持續使用Web 2.0來分享與傳遞知識。此外研究結果也發現使用者的相容性會調節使用者認知Web 2.0利益對使用者持續使用Web 2.0來分享與傳遞知識的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