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7日 星期日

整合科技接受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在社會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社會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整合科技接受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什麼是整合科技接受模型?
整合科技接受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Venkatesh等人(2003)在理性行為理論(TRA)、技術接受模型(TAM)、動機模型(Motivational Model,簡稱MM)、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ing Behavior,簡稱TPB)、組合技術接受模型和計畫行為理論的模型(Combilned TAM and TPB,簡稱C—TAM—TPB)、電腦可用性模型(Model of PC Utilization,簡稱MPCU)、創新擴散理論(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簡稱IDT)以及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簡稱SCT)等八個理論模型的基礎上,將主要因素進行整合而形成的綜合模型。變數包含:績效預期、努力預期、社群影響、便利條件、行為意向、行為、性別、年齡、經驗、自願使用。


模型圖:


模型出處:
Venkatesh, V., Morris, M. G., Davis, G. B., Davis, F. D. (2003).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ward a unified view. MIS Quarterly, 27(3), 425-478.
模型變數:
1.    自變數:績效預期、努力預期、社群影響、便利條件。
2.    中介變數:行為意向。
3.    干擾變數:性別、年齡、經驗、自願使用 。
4.    依變數:行為。
整合科技接受模型認為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受到以下要素影響:
        績效預期(Performance Expectancy
        定義:個人感覺使用系統對工作有所幫助的程度。
        EX:我覺得使用慕課(MOOC)對我的學習是有幫助的。
        努力預期(Effort Expectancy
        定義:個人使用系統所需付出努力的多寡。
        EX:我覺得使用慕課(MOOC)對我的學習是有幫助的。
        社群影響(Social Influence
        定義:個人所感受到的受周圍群體的影響程度,主要包括主觀規範、社會因素、公眾形象等。
        EX:我周圍的人會影響我會不會去使用磨課師(MOOC)
        便利條件(Facilitating Conditions
        定義:個人所感受到組織在相關技術、設備方面對系統使用的支援程度
        EX:我使用磨課師(MOOC)若有問題時可以找到幫手。
        此外,有四個干擾變數起間接作用,即性別(gender)、年齡(age)、經驗(experience)和自願使用(voluntariness of use)。
        EX:不同性別或年齡的人,對使用慕課(MOOC)的難易程度會有不同。

文章推薦
本期,為大家推薦3篇應用整合科技接受模型的TSSCI論文,觸類旁通,總有一篇啟發你的學術靈感!
應用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與創新擴散通用模型於企業導入數位學習之多層次分析
廖珮妏、余鑑、于俊傑(2012)
電子商務學報, 14(4)657 - 687
關鍵字:數位學習;創新擴散通用模型; 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多層次線性模式;e-LearningIDT General ModelUTAUTMultilevel Linear Modeling

摘要:數位學習已成為企業實施教育訓練與知識傳承的重要工具。使用者接受企業數位學習系統是實現數位學習系統成功的第一步,加上個體是鑲嵌於組織中,不同的組織因素將造成個體使用者之行為差異。因此數位學習實施涵蓋兩個層面,組織層級與個體層級均影響員工的接受程度。本研究以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為個體層級理論基礎,擴展組織層級理論的創新擴散通用模型,運用兩大學理基礎,發展出一個「創新擴散通用模型與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的多層次模型」。研究工具採問卷設計,正式問卷以配對樣本每家公司選取1名主管和30位員工,最終有效配對回收問卷,主管共33份、員工共860份,採階層線性模式進行多層次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組織層級的科技創新特性、環境開放特性會對創新科技採用決策產生正向直接影響,且亦對行為意願存在中介效果。(2)在個體層級方面,績效期望、努力期望與群體影響對行為意願皆具有正向直接影響。(3)創新科技採用決策的調節效果,將強化努力期望對個人行為意願之影響。因此建議組織在導入數位學習系統工具時,除了個體使用者因素,亦應多瞭解外部環境分析;並可運用相關策略管理工具,以促進員工對於組織創新科技決策的認知。本文期望研究結果對於企業導入數位學習時的需求評估能有極大助益。


以跨服務分類觀點探討行動服務使用者採用模式之研究
朱國明、袁建中、詹惠君(2011)
電子商務學報 ,13(3)697-725
關鍵字:行動服務;跨服務分類;整合性的科技接受模式;消費者行為;Mobile ServiceCross-service ClassificationUTAUTConsumer Behavior

摘要:由於行動服務具有了個人化、適地化、互動性與即時性等特性,不同的服務項目其採用模式亦會有所差異。首先,本研究採用Pedersen et al.(2003)的觀點,並考量國內行動服務市場的現況,發展出四種行動服務概念性的分類。其次,並以台灣行動服務市場為對象針對不同服務種類建構適合採用模式;研究發現影響行動通話與接觸通訊服務使用者的使用態度與實際行為因素較為全面性;而對於行動付款服務的使用者除了較重視使用上所需資源的評估與是否可提升其個人形象與社會地位之外,安全性似乎是影響其採用的關鍵因素;行動育樂與遊戲的使用者除了重視所需資源的評估外,參考群體對於其是否採用的影響亦深。最後,透過本研究所建立之行動服務分類方式與跨服務觀點之採用模式實證結果,可提供給業者擬訂行銷策略之參考。


Wiki使用者與使用行為之研究
粟四維、莊友豪(2009)
電子商務學報,11(1)185-212
關鍵字:Wiki;科技接受模式;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型;Wiki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UTAUT Model

摘要:由於Wiki在集體協作上具有公開性、即時性、直接性與具有歷史存檔性等特性,在知識的分享與蒐集的應用,更是受到各方的重視。Google與摩托羅拉等企業都利用Wiki系統作為內部溝通或知識管理的工具。但目前卻鮮少學術研究針對此主題進行相關的研究。為了更進一步了解Wiki的發展因素與前景,本研究將以Wiki使用者為主題,初步探究使用者的使用行為,以深入了解影響Wiki採用的因素,並提供未來研究及實務上的有價建議。
在研究理論與方法上,本研究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為基礎,作為Wiki使用者對Wiki接受行為之研究假設模式,透過問卷調查收集215份有效問卷進行量化統計分析,問卷研究結果顯示(1)「績效預期」、「努力預期」、「促成環境」與「使用者涉入」等四項會正向影響Wiki的使用意圖。(2)「社會影響」對Wiki的使用意圖沒有顯著的影響。(3)「使用者涉入」對使用意圖的影響力最大,此與目前逐漸以使用者為中心之資訊服務發展潮流相符。
本研究結果可提供未來Wiki系統使用的建議,以提升新系統的可行性與適用性。雖然本研究以中文使用者為研究對象,所得之結果亦可給Wiki跨語言研究作為參考。



1 則留言:

  1. 老師好,有個地方好像有問題
    在"整合科技接受模型認為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受到以下要素影響:"下的
    績效預期和努力預期的舉例(EX),為什麼一樣呢?是不是沒改到?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