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計畫行為理論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在管理領域中學術應用

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管理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計畫行為理論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什麼是計畫行為理論?
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是由Icek Ajzen1988,1991)提出的,該理論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人是如何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的。 TPB認為人的行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計畫的結果。變數包含:行為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行為意圖。



模型圖:




模型變數:
1.自變數:行為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 。
2.中介變數:行為意圖 。
3. 依變數:行為

計畫行為理論認為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受到以下要素影響:
行為態度
 定義:個人實行某特定行為的正向或負向的評價。
 EX:看到餐廳人滿為患,覺得這家餐廳的飯菜應該很好吃,這是個人對餐廳的態度。
主觀規範
 定義:重要他人認為某人實行某特定行為的正向或負向的評價。
 EX:上網看看網路上對這家餐廳的評價,評價愈高,愈想進去吃。
知覺行為控制
 定義:個人預期在採取某一特定的行為時自己所感受到可以控制(或掌握)的程度。
 EX:看看自己口袋有沒有錢,如果口袋有錢,則會想進去消費。
行為意圖
 定義:個人想要採取某一特定行為的行動傾向。
 EX:不想去這家餐廳吃飯。
行為
 定義:個人採取某一特定行為。
 EX:受到前兩個因素的影響強弱,決定進去吃飯的意圖。


文章推薦
本期,為大家推薦3篇應用計畫行為理論的TSSCI論文,觸類旁通,總有一篇啟發你的學術靈感!

盈餘管理之行為意圖:代理情境、道德發展與計畫行為理論之解釋
顏信輝(Sin-Hui Yen)、張瑀珊(Yu-Shan Chang) 、 吳美奇(Mei-Chi Wu)
臺大管理論叢 ,26(2)  107-138
關鍵字:盈餘管理 ; 道德發展 ; 計畫行為理論 ; earnings management moral development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摘要:本文以Ajzen (1985)提出之計畫行為理論(TPB)為研究架構,整合個人道德發展程度,考量於不同代理情境下,提出包括「態度」、「主觀規範」與「知覺行為控制」三構面的會計人員從事盈餘管理之行為意圖模式。本研究並將TPB三構面進行解構,連結盈餘管理、道德發展及代理情境進行探討,可更完整捕捉會計人員進行盈餘管理之行為意圖。研究發現計畫行為理論中僅有「態度」構面對會計人員之盈餘管理意圖具有顯著之解釋力,進一步分析顯示「利他性」之觀念灌輸最具有影響會計人員態度之能力;此外,代理情境與道德發展此二變數均會顯著影響我國會計人員從事盈餘管理之行為意圖,而且此二變數對盈餘管理意圖亦具顯著之交互作用。


影響消費者轉換科技服務的原因:以網路銀行與行動銀行為例
余強生(Chian-Son Yu)
資訊管理學報,20(2)219-251
關鍵字:科技服務 ; 行動銀行 ; 網路銀行 ; 計畫行為理論 ; Technological services mobile banking online banking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摘要:由於過去數十年來,探討科技服務或產品採用與否的相關研究已經很多,因此,本研究嘗試探討影響消費者從某一個科技服務或產品轉換到另一個科技服務或產品的因素。奠基於理性行為理論主張:消費者的行為是可以被解釋、預測的,因此本研究利用計畫行為理論、二個經濟效應與相對比較的概念,去建構研究架構,並用此研究架構去探討、可能影響消費者從某一個科技服務或產品轉換到另一個科技服務或產品的原因。由於網路銀行與行動銀行同時具備科技服務與網站服務的特性,本研究的發現,或許也可應用到其他彼此之間,互相有競爭性、替代性的科技服務或網站服務的案例中,比如:軟體平台、瀏覽器。此外,本研究也可以擴展目前以理性行為為理論基礎的研究,從集中於探討:單一科技服務或產品的採用與否,擴展到去探討互相有競爭性、替代性的科技服務或產品彼此之間的採用轉換。


資訊系統發展中政治行為之意圖:以計畫行為理論為基礎之研究-MIS專業人員與使用者差異之比較
張玲星(Ling-Hsing Chang)
管理學報 ,23(3) 347-365
關鍵字:資訊系統發展 ; 政治行為 ; 計劃行為理論 ; 權術主義 ; 社會交換理論 ;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Political Behavior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Machiavellism Social Exchange Theory

摘要:資訊科技發展的迅速,對組織的結構、工作的設計、員工的工作型態等等都造成了莫大的影響與衝擊,尤其是影響到某些員工的即得利益與權力,因此他們就會以政治行為的方式來影響、改變,甚而阻止資訊系統的發展(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ISD)。但是一向以技術掛帥的MIS或資訊系統開發的領域中,卻少有學者將政治行為以計書行為理解(theory of planed behavior; TPB)的角度來探討資訊系統的發展過程。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於利用研究人類行為意圖最主要的理論:計劃行為理論(TPB)為內部核心模式,並以個人特質(personality)中的權術主義及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 SET)中的權力、共同價值、承諾、信任等因素,作為分析「MIS專業人員」與「使用者」影響其在ISD中政治行為的主要外生變數。
本研究發現:(1)ISD中運作政治行為的態度對「使用者」運作政治行為意圖沒有顯著影響,但對「MIS專業人員」卻有顯著影響;其餘無論是「MIS專業人員」或「使用者」其主觀規範、控制認知、政治效能認知對ISD中運作政治行為的意圖均有著顯著影響。(2)個人特質中的權術主義對「MIS專業人員」以及「使用者」在ISD中政治行為的態度、主觀規範、控制認知、政治效能認知均有顯著影響。社會交換理論的主要因素中:(3)除了使用者第Ⅲ型權力會負向的顯著影響主觀規範外,其餘某些權力型態無論是「MIS專業人員」或是「使用者」均只顯著影響其態度。(4)共同價值觀只對「MIS專業人員」運作政治行為的態度有顯著影響。(5)承諾無論對「MIS專業人員」或「使用者」運作政治行為的態度、主觀規範均沒有顯著的影響。(6)信任對「MIS專業人員」運作政治行為的態度有顯著的影響;但卻對「使用者」運作政治行為的主觀規範有顯著的影響。研究結果在實務的可以協助管理者應如何改善組織內的氣候,以降低任何會在ISD中帶來負面影響後果的政治行為。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