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為大家介紹在管理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模型——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什麼是科技接受模型?
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是由Davis(1989)率先提出的,該模型能夠用來解釋資訊系統低使用率問題。TAM認為系統使用是由人們的行為意願決定的。變數包含:外部變數、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態度、行為意向、系統使用。
模型圖:
模型出處:
Davis,
F. D., Bagozzi, R. P., & Warshaw, P. R. (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35(8),
982-1003.
模型變數:
1. 自變數:外部變數。
2. 中介變數: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態度、行為意向。
3. 依變數:系統使用。
科技接受模型認為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受到以下要素影響:
◆感知的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PU)
定義:個人認為使用一個系統對他工作績效提高的程度。
EX:我認為使用磨課師(MOOC)對我的學習是有幫助的。
◆感知的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PEOU)
定義:個人認為容易使用一個系統的程度。
EX:我認為磨課師(MOOC)是容易使用的。
◆使用的態度
定義:個人在使用系統時主觀上積極的或消極的感受。
EX:我覺得磨課師是很有價值的。
◆使用的行為意願
定義:個人意願去完成特定行為的可測量程度。
EX:我會想去使用磨課師(MOOC) 。
◆外部變數
定義:指一些可測的因素,如系統培訓時間、系統使用者手冊、系統設計特徵及政策影響、組織結構等。
EX:磨課師(MOOC)操作培訓時間。
文章推薦
本期,為大家推薦3篇應用科技接受模型的TSSCI論文,觸類旁通,總有一篇啟發你的學術靈感!
素養取向科技使用量表之發展
曾建勳、洪碧霞、林宜樺(2011)
數位學習科技期刊,3(2),81-98
關鍵字:性別差異;科技支持學習;科技接受模式;計畫行為理論;素養;gender difference;learning with technology;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planned behavior;literacy
摘要:素養是國小學生適應未來生活的關鍵,科技支持學習則是數位紀元中創新而重要的學習取向。素養取向科技使用量表著重科技在真實情境運用功能的覺察與認同,本研究透過量表發展,評估國小學生以科技支持學習的態度與意向,作為教師發展科技支持學習方案的具體參考。研究中以計畫行為理論與科技接受模式為基礎,發展網路化國小學生科技使用量表,包含科技使用態度、科技控制知覺、科技主觀規範與科技使用意向等四個層面,共26題。在610位國小高年級學生的有效樣本中,全量表α係數為0.94,分層面α係數分別為0.83、0.85、0.79及0.84。各層面之間的相關介於0.68至0.76。量表得分與學生在校電腦成績的相關略高於與自然或數學成績的相關,男生平均得分也比女生略高。整體而言,量表呈現合理的內部一致性和構念效度。
網路教學與社群學習在成人教育的應用-以混成式網路學習探討其行為意向
陳育亮、鄭淑慧(2010)
資訊管理學報,17(1),177-196
關鍵字:成人教育;網路教學;社群學習;科技接受模式;混成學習;Adult education;Network teaching;Learning of virtual communities;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Blended learning
摘要:本研究從成人學習者角度探討在混成式網路教學環境中的學習行為意向,研究理論以TAM為基礎並擴展社群學習為影響變數,經由某社區大學電腦課程學員為研究對象,共計四個學期172位學員,驗證此研究架構之解釋力,進而了解何種因素將影響其學習態度與行為意向為主旨。本研究發現:成人學習者對於利用網路學習之新型態學習模式持有正面觀感,本研究架構達72%解釋力,其直接影響行為意向因素包含使用態度;知覺有用性與社群學習,其中社群學習為最關鍵因素。再者,知覺易用性與社群學習則必須透過學習有用性對使用態度產生間接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成人學習者接受網路學習模式並利用虛擬社群間的互動與分享,達到知識的提升與學習的凝聚力,並提出教學上的義涵與應用。
消費者採用行動加值服務行為意向之研究―以年輕族群為例
郭英峰、游景文(2007)
資訊管理學報,14(3),125-153
關鍵字:行動商務;行動加值服務;科技接受模型;行為意向;mobile commerce;value-added services;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behavioral
intention
摘要:拜行動通訊技術迅速發展與行動電話日益普及之賜,行動商務成為近年來各界熱烈討論的話題,其中行動加值服務更是電信業者籍以擺脫每一用戶平均單月利潤貢獻度(ARPU, 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日益滑落的發展方向。然眾多加值服務能否有效提升ARPU,關鍵乃取決於消費者之行為意向,唯有消費者對加值服務具正面採用意向並進而採用,對提升ARPU才有實質效果。故本研究之目的係以科技接受模型為基礎,結合行動商務特性與創新特質中之相容性建構-擴展式科技接受模型,希冀對消費者採用行動加值服務之行為意向有更深入之瞭解。經問卷調查並以結構方程模式分析後,本研究之重要結果如下:(1)行動商務之“無所不在”與“個人化”特性確實提供了重要之價值,其與“知覺易用性”可直接加強消費者對於行動加值服務之知覺有用性。(2)約態度乃是直接決定行為意向之重要變數,亦即消費者對於加值服務之態度若越正向,則其採用意向亦越正向。電信業者應著力於消費者態度之提升,態度之提升則有賴知覺易用性、相容性與知覺有用性直接強化。(3)現有加值服務之有用性可能是急需加強的。(4)本研究建構之模型對於行動加值服務之採用意向具有可接受之解釋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